当前位置  首页 >  商标资讯中心 >  产业集群与地理商标

产业集群与地理商标

  • 作者: 十象商标 发布时间:2024-01-12 21:32:27
  • 摘要

    产业集群(industrialcluster)已成为产业经济学和区域经济学重要的前沿课题,研究主要集中于集群概念和分类、集群效率、形成机理、技术创新、社会资本关系、区域发展、生命周期、产业政策、集群升

  • 产业集群(industrialcluster)已成为产业经济学和区域经济学重要的前沿课题,研究主要集中于集群概念和分类、集群效率、形成机理、技术创新、社会资本关系、区域发展、生命周期、产业政策、集群升级和风险、全球价值链治理等方面。产业集群相关理论和学派主要表现为以Marshall为代表的规模经济理论、以Webber为代表的工业区位经济理论、以Perroux为代表的增长极理论、以Krugman的新经济地理思想为代表的产业集群经济理论、以Porter为代表的竞争优势理论和社会经济网络理论以及后来的新产业区学派。上述理论均强调联合行动、集体学习、地理临近性、相互信任、技术创新、知识溢出等内生性因素对当地经济的正向促进作用;注重当地社会文化、社会制度所形成的网络关系,区域内各个主体之间的联系以及创新氛围的培养。

    产业集群与地理商标图
  • 关于产业集群,Porter(1990)认为,是在某特定领域中,一群在地理上邻近、有交互关联的企业和相关法人机构,以彼此的共通性和互补性相联结。产业集群的范围比特定产业要大,它不仅包括特定产业,还包括上下游产业成员,互补产品的制造商,金融、教育、科研等服务支持机构,行业协会和其他支持产业集群成员的民间机构。通常情况下,产业集群包括三种显著不同的含义,每种含义的侧重点不同:①聚集地区性关联的经济活动,通常与知识机构相联系(如研究所、大学等);②垂直的生产链条,即生产过程中紧密相连的组织形成的核心集群(如供应商—生产商—销售商—客户),这样,核心公司的网络成员自然归属到这个行列里;③集中水准更高的产业集合体,如化工簇、休闲食品等(JacobsandMan,1996)。第一种含义对地区产业政策制定者而言极为适用。学者们重点研究形成地区核心产业的成功因素,主要包括知识机构、地区定位和核心企业(Falcketal.,2010;Krugman,1991;Marshall,1890)。在这种背景下,生产链条和市场网络在地理范围上的差异在不同产业集群的整合联接中已经被弱化了。第二种含义集中反映在价值链体系中(Porter,1985),垂直生产链条强调持续发展,沿着价值链所建立起来的协作体系比孤立的各个企业更能处理好产业内的环境问题。第三种含义强调经济中各个关联部门之间的大融合。Porter(1990)在《国家竞争优势》一书中运用标准定量研究的方法把所有产业合并为16种:4个上游产业(原料/金属、林业、石油/化工、半导体/电脑),6个功能支持性产业(综合商业、交通运输、能源供应、办公设备、电子通信、国防),6个最终消费品和服务性产业(食品/饮料、纺织/服装、住宅/家庭、医疗保健、个人用品、娱乐/休闲)。按照Porter(1990)的区域竞争优势钻石理论,即企业战略与竞争的时空背景、生产要素、需求条件和相关性支持产业四种因素的相互关联和相互作用,各个传统意义上的部门(如农业、工业、服务业)之间的大融合,可以推动地理区域的经济发展。其中,对外导向的产业集群相对只以本地需求为导向的产业集群更能构建区域竞争优势。美国的产业集群大多是对外导向型的,市场范围覆盖全球各地,典型的代表有好莱坞的娱乐业,纽约市的金融产业,西雅图的飞机、船舶和舰艇制造业。

  • VanDijkandSverrisson(2003)在检索大量文献的基础上归纳出产业集群的显著特征,具体见表2.2。表2.2中1~6项指标提供了判断产业集群是否存在以及企业之间业务是否联系紧密的最佳标准。前三个指标可以直接观察,是产业集群假定存在的前提;后三个指标可以通过对少量的企业观察和与它们的管理者进行讨论进而识别产业集群是否存在。表2.2中7~20项指标理论成分很高,需要实证研究确认。表2.2提供的理论模型为发展中国家中小企业形成块状(agglomeration)经济进而演化为产业集群提供了判断标准和发展路径。

  • 产业集群的显著特征

顾问图片
还有“商标购买”的更多问题?,提交信息立即获取解答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