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商标资讯中心 >  正风起帆来

正风起帆来

  • 作者: 商标实时新闻 发布时间:2024-01-12 18:02:49
  • 摘要

    作者:特约记者黎之义今年以来,思南紧扣高质量发展谋篇布局,大力推进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农业现代化、旅游产业化,探索一条围绕“四新”主攻“四化”新路径,绘就了一幅高质量发展的画卷。特色彰显工业经济蓄

  • 作者:特约记者黎之义

    正风起帆来图
  • 今年以来,思南紧扣高质量发展谋篇布局,大力推进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农业现代化、旅游产业化,探索一条围绕“四新”主攻“四化”新路径,绘就了一幅高质量发展的画卷。

  • 特色彰显工业经济蓄势腾飞

  • 思南山水相依,是一座让心宁静的滨江之城。在感受到思南山水之美的同时,其实还有工业之美。

  • 为做好新型工业化发展,思南提出新型建材1个首位产业,山地农特食品加工及其它轻工业、先进装备制造业2个优势产业,健康医药、清洁能源、饮用水、现代化工等N个特色产业的“1+2+N”体系,进一步优化工业产业布局,推动工业迅猛发展。

  • 围绕首位产业和优势产业,采取县级领导带队,开展产业大招商,宣传推介思南,推进重点招商项目,实现了精准务实外出招商。今年以来,累计开展招商考察30次,新引进项目17个,到位资金11.15亿元,项目开工率100%。

  • 新型工业园区基本成型。推动园区集群集聚发展,致力把思南经开区建成全县新型功能化发展的引领区、开放型经济建设的先行区,以规模企业、支柱产业为重点,以技术革新、工艺创新为导向,促进优势资源就地加工增值,进一步延伸产业链条,优化产业布局,深入引导产业项目向园区聚集,推动产业集群集约发展。1-5月份,思南经开区累计完成固定投资12.18亿元,规模总产值31.64亿元,工业增加值7.13亿元。

  • 一大批企业迈向现代化。聚焦加工转化、品牌创建两项重点,扎实推进生态茶、生态畜牧(禽)、蔬果菌、优质粮油、薯类制品等精深加工,扩大生态特色产品加工业规模。支持企业建设基地,开展粗加工、精深加工和综合利用加工等,提高标准化、规模化水平,以农发集团、贵州佳里佳、一航科技等为引擎,一大批企业正在引领传统农产品加工业向现代化大生产迈进。

  • 其它工业齐头并进。按照做强大中企业、做优库内企业目标,持续抓好重点企业技改扩能,推动一批符合政策投向、纳税贡献大、带动力强的企业成为全县工业经济中坚力量,全面释放水泥、石材、化工、机械、装备制造等行业产能。

  • 今年上半年,思南累计完成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49.49亿元,同比增长17.37%;完成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12.37亿元,同比增长17%,工业产值比重大幅提升。

  • 破茧成蝶乌江畔崛起一座城

  • 思南以“新型城镇化”战略为新引擎,大力拓展城市空间、完善城市功能、改善人居环境、提升城市品味,奋力描绘美丽的山水园林城市画卷。

  • 打破乌江峡谷限制瓶颈,实施东扩、西进、北延、南移战略,逐步形成“一城两区四组团”县城发展格局,县城区规划面积增加到50平方公里,建成区面积扩展到23.13平方公里,初步具备30万人口规模的中小城市发展空间,城市空间布局优势凸显,城市功能显著增强。

  • 进一步完善城区市政基础和配套公共服务设施,实施城市更新行动,加强城镇老旧小区改造和社区建设,完善城市生态系统和城市功能。推进城市科学化、精细化、智能化综合治理,广泛开展“智慧城市”“智慧社区”建设,建成山体公园和休闲场所3个,打造宜居之城。

  • 统筹推进传统和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构建结构优化、高效实用、安全可靠的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杭瑞、思剑高速在思南“十”字相交,已成为连接黔东经济圈和黔北经济圈的综合枢纽,已形成公路、铁路、水运、航空立体交通体系。

  • 充分利用省、市打造黔东北特色城镇带和思(南)石(阡)印(江)同城发展机遇,加快推进思南融入黔北、黔东城市群步伐,提速推进新城区开发,加大商贸物流、教育、医疗和康养、中药材、农业产业、畜牧业和航运等产业的培育,形成乌江生态经济走廊具有较强辐射带动能力的区域性中心城市。

  • 找准支点山地农业蜚声南北

  • 思南因地制宜发展特色山地农业,推动农业发展与腾飞。

  • ——扩大粮油高产创建规模,划定粮食生产功能区和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35.6万亩。高位推动高标准农田项目建设,累计建成高标准农田13.69万亩。

  • ——立足优势产业,择优扶持一批农业企业、农民合作社、专业大户和家庭农场。加强科技合作,分别与贵州大学、省农科院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建立实训基地、综合试验站,搭建产学研一体化平台。加大扶持力度,吸引各类市场主体兴办优势农产品加工项目,切实延长产业链、提升附加值。累计培育企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1443家。

  • ——立足资源禀赋,引入外来资本,集中力量培育一批生产要素集聚、经营机制究善、生态经济效益和示范带动效应明显的特色农业示范片。累计建成示范性高效农业园区48个,达标以上坝区18个,带动全县特色优势农业产业集群化发展。以生态茶、蔬果菌、中药材、生态畜牧为主导产业的山地特色农业布局基本形成。

  • ——扶持壮大一批农民专业合作组织,鼓励各类市场主体开展展示展销、直播带货、专场推介等各类营销促销活动,让农产品走出大山。培育一批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和地理标志产品,“思南晏茶”获地理标志证明商标,“思南黄牛”获得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证书,全县无公害农产品产地认定面积达44.8万亩。

  • 厚积薄发风景这边独好

  • 近年来,思南依托丰富而独特的旅游资源,围绕“乌江、石林、温泉、历史文化”四张名片,持续丰富旅游业态和人文内涵,推动“旅游+多产业”深度融合发展。

  • 积极引进投资型、管理型经营主体,对县域旅游资源整合重组,建立健全公司化运营管理景区现代企业管理制度,组建旗舰级旅游企业,持续培育规模旅游公司6家,有力提升旅游产品市场竞争与抗风险能力。

  • 加快推进思南景区建设和石林景区升级改造,加快推动乡村旅游与新型城镇化、乡村振兴融合发展,努力打造旅游特色小镇、精品村寨。成功创建国家4A级景区、3A级景区、省级旅游度假区、国家地质公园、国家水利风景名胜区、国家湿地公园各1家,全域旅游渐入佳境。

  • 主动融入武陵山生态文化旅游圈、环梵净山金三角文化旅游创新区、遵义红色旅游等旅游节点,以重点景区为支撑,以文物景点为重要节点,探索推进“文旅、农旅、城旅、康旅”等业态,深度融入古郡文化、乌江文化、民间民俗文化、历史文化、书院文化等元素,打造思南—凤冈—遵义、思南—梵净山—铜仁等短途旅游精品线路,促进全域旅游持续“井喷”。

  • 加大客源市场推介,深入实施旅游联盟、景区联动机制,加强与涉旅企业合作。先后获得“美丽中国·十佳旅游县”、“最美中国文化魅力·乡村旅游目的地城市”“最美中国·魅力休闲之城”“中国温泉之乡”“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全国十佳生态文明城市”等荣誉称号。

  • 来源:铜仁日报

顾问图片
还有“商标购买”的更多问题?,提交信息立即获取解答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