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商标资讯中心 >  制约名牌发展的几个因素

制约名牌发展的几个因素

  • 作者: 十象知识产权官网 发布时间:2024-01-12 22:30:22
  • 摘要

    质量是名牌的灵魂。要僮得名牌离不开宣传,但名牌不是宣传出来的。其三,不重视名牌产品的开发、升级换代、科技投入,或墨守成规,满足现状,不求更新发展,不能适应消费者日益增长的消费需求和品味,或满足于在当地有一定影响即可。

  • 1.内在因素:

    制约名牌发展的几个因素图
  • 主要来自一些生产名牌产品的企业的认识误区,其一“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好酒不怕巷子深”——过分自信于产品本身,不注重宣传。这与当今市场经济大宣传大营销的趋势不适应。这种观念在一些老字号产品企业及不少大中型国营企业(特别是中西部地区)尤为深厚。其二,认为名牌是靠广告、靠宣传、靠反复诉诸人们的感官而出名的。因而只一味地宣传,而忽略了产品的质量。结果,广告宣传带来的效益“好景不长丁事实上,名牌的基础是实质,“名者实之宝”,“实至名归”。质量是名牌的灵魂。要僮得名牌离不开宣传,但名牌不是宣传出来的。其三,不重视名牌产品的开发、升级换代、科技投入,或墨守成规,满足现状,不求更新发展,不能适应消费者日益增长的消费需求和品味,或满足于在当地有一定影响即可。

  • 2.外在因素:

  • 主要是,其一,缺乏有效的市场保护机制。一些企业不去认真开发自己的产品,采取“拿来主义”,假冒名优产品,偷梁换柱,以次充好,使消费者真假难辨,上当受骗,一方面损害了消费者的利益,另一方面也败坏了名牌产品的声誉,使真正的名牌产品的发展受到挫折。还有些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不是以质取胜,以诚为信,而是采取不正当的竞争手段,采取贿赂、回扣等方式,推销商品。由于缺乏有效的市场保护机制以及在市场运行主渠道之外不合理的竞争规则发生效用,极大地妨碍了名牌产品的发展。其二,忽略了消费者主体作用,缺乏健全的社会保护机制。真正的名牌是创出来的,不是任何组织、机构评出来的,是消费者认定的,不是传媒宣传出来的。我同意这种说法:“金杯银杯不如口碑”、“名牌即民牌”。众所周知,可口可乐、奔驰汽车、松下电器、雀巢咖啡等驰名全球的商标和产品,没有一个是哪国政府命名的,就是我国的海尔,在美国等国外市场上名声鹊起,也绝不是中国政府的评定造成的。依靠政府评选,或依赖媒体宣传,却忽视消费者市场主体作用的现象是背离名牌产生的真正渠道和原则的。

  • 消费者主权意识是社会保护机制的前提和基础。其三,缺乏自我保护意识。名牌需要保护,首先需要自我保护。有些企业艰苦创业创出了名牌,占领了市场之后,管理放松,质量下降,使名牌产品名不副实了;有的企业创出了名牌,缺乏自我保护意识,不懂得在商标注册、域名注册等方面的维权,被人抢注,却无处说理,只能哑巴吃黄莲;有些企业只注重生产、销售,对市场上假冒伪劣行为和现象远远估计不足,直到“兵临城下”才仓促应战,缺乏用法律维权保护的主动意识和前瞻性。

  • 而产生这种制约名牌发展的外在因素的根源就是法律的制裁机制和道德的约束机制缺位。尽管,我国近几年来逐渐加大了对制售假冒伪劣产品及虚假广告宣传行为打击的力度,对商标标识有诈、广告宣传有水分、乱排序、乱评比及假冒名牌产品等现象进行了综合治理,针对这些行为的立法执法也有进步,但与其他国家相比,与这些行为可能赢得的非法暴利和对他人与企业造成巨额经济损失、对社会机制的形成带来无可估量的破坏作用相比,都是很轻的,不符合风险利益与风险成本的对等比例,不足以对造假者产生震慑作用。另外,从道德上来看,我国目前在经济社会运行过程中,出现了严重的信用、信誉危机,出现某种程度上的整体道德沦丧。这种整体道德沦丧现象有“拜金主义”、“拜物主义”的驱使下,以经济暴利为载体,像病毒一样在蔓延,在侵蚀越来越多的人。“坏车驱除好车”、“劣币驱除良币”现象正使我国已有的真正的名牌越来越走向萎缩、消亡。这种逆淘汰现象又在摧毁消费者的消费信心和消费欲望,进而摧毁整个市场。

顾问图片
还有“商标购买”的更多问题?,提交信息立即获取解答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