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取得显著进展和明显成效
- 作者: 小象 发布时间:2024-01-14 10:34:31
- 摘要
7月20日,第一届夏季中山大学自贸区高端论坛暨2022—2023年度中国自由贸易试验区制度创新指数发布会在红河州蒙自市举办。与会政学界代表齐聚云上梯田·梦想红河,以“升级东西部协作机制,高质量推进沿边开放合作”为主题进行深入交流探讨,汇聚自贸试验区协同之力,共谋自贸试验区创新发展。
7月20日,第一届夏季中山大学自贸区高端论坛暨2022—2023年度中国自由贸易试验区制度创新指数发布会在红河州蒙自市举办。与会政学界代表齐聚云上梯田·梦想红河,以“升级东西部协作机制,高质量推进沿边开放合作”为主题进行深入交流探讨,汇聚自贸试验区协同之力,共谋自贸试验区创新发展。
今年以来,红河州在提高开放平台管理水平、衔接相关政策、承接产业转移、联动发展上持续发力,加快构建自贸试验区红河片区、蒙自经开区、红河综保区、河口边合区、中国(红河)跨境电商综试区“五区”联动发展新格局。自贸试验区红河片区147项改革试点任务全部完成,外贸进出口总额、实际利用外资分别增长、,蒙自经开区红河综保区规上工业总产值、增加值分别增长、。
我国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取得显著进展和明显成效。从“量”看,截至目前各试验区绿色信贷余额超过万亿元,占各类贷款比重超过一成;绿色债券余额超过2000亿元,同比增长超过四成,有效区域绿色发展、双碳目标实现提供强有力支持;同时,金融机构也在绿色金融产品创新方面积极实践、探索,绿色金融产品体系逐步丰富。从“质”看,随着我国绿色标准、绿色金融评价方案等相继落地实施,绿色金融良性发展,各试验区银行金融机构参与热情持续提升,金融机构也在积极适应并加快优化业务流程、完善风险管理机制,积极推动绿色金融产品服务创新。
银行是支持我国经济社会绿色低碳发展的重要力量。近年来,各大型银行主动顺应绿色发展趋势,以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为试验田,通过强化试验区分支机构资源配置、增加绿色金融产品和服务供给、夯实绿色金融业务基础等多项举措,积极支持各地经济绿色低碳转型。
3.推进煤炭物流基地建设。以增储保供为目标,完善煤炭集疏运体系,构建多通道、多节点、多层次的煤炭物流布局,发展煤炭绿色物流,推进封闭运输,依托煤炭交易(储备)中心,在曲靖、红河、大理、昭通、文山等州、市规划建设煤炭储配基地,根据需求在云南省内设立相应的煤炭交接点,实现铁路和公路货运站无缝衔接,有效保障煤炭运输储备能力,稳定全省煤炭市场,平抑全省煤炭价格,有效调控全省煤炭供应。
打造开放平台。用足用好州内开放平台,加快构建自贸试验区红河片区、蒙自经开区、红河综保区、河口边合区、中国(红河)跨境电商综试区“五区”联动发展新格局。自贸试验区红河片区147项改革试点任务全部完成,外贸进出口总额、实际利用外资分别增长、,成功举办第一届夏季中山大学自贸区高端论坛暨2022—2023年度中国自由贸易试验区制度创新指数发布会,“互联网+边民互市”贸易监管模式获国务院通报表扬。一系列重点项目加快建设,蒙自经开区红河综保区规上工业总产值、增加值分别增长、。
2017年以来,上海金融行业一直存在“错失绿色金融试验区机遇”的遗憾。多年来,上海一直在积极申建国家级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上海希望以此为契机,加快推进绿色金融发展,努力走出一条金融与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融合互促的高质量发展道路。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将为在沪各金融要素市场和金融机构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提供更加广阔的发展机遇。
下一步,人民银行上海总部有以下几个打算:一是积极支持上海申建国家级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推动绿色金融领域开拓创新;二是继续推动《上海市浦东新区绿色金融发展若干规定》全面落地实施,以绿色金融为抓手,服务浦东引领区建设;三是充分发挥专项政策支持工具作用,引导金融机构用足用好碳减排支持工具和煤炭清洁高效利用专项再贷款,有效服务实体经济绿色低碳转型;四是进一步加大环境信息披露工作力度,鼓励金融机构开展碳核算和碳信息披露。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光大银行金融市场部宏观研究员周茂华向《经济参考报》记者表示,我国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取得显著进展和明显成效。从“量”看,截至目前各试验区绿色信贷余额超过万亿元,占各类贷款比重超过一成;绿色债券余额超过2000亿元,同比增长超过四成,有效区域绿色发展、双碳目标实现提供强有力支持;同时,金融机构也在绿色金融产品创新方面积极实践、探索,绿色金融产品体系逐步丰富。从“质”看,随着我国绿色标准、绿色金融评价方案等相继落地实施,绿色金融良性发展,各试验区银行金融机构参与热情持续提升,金融机构也在积极适应并加快优化业务流程、完善风险管理机制,积极推动绿色金融产品服务创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