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商标资讯中心 >  建立生态保护红线常态化执法机制

建立生态保护红线常态化执法机制

  • 作者: 小象 发布时间:2024-01-14 04:25:13
  • 摘要

    实施绿色发展、应对气候变化、蓝天、碧水、净土、城乡统筹、生态保护与修复、环境风险防控、生态环境治理能力提升等重点工程,完善协调推进工作机制,分期分段推进,科学动态调整。统集加大专项资金等支持力度,建立激励机制,推进工程实施。

  • 实施绿色发展、应对气候变化、蓝天、碧水、净土、城乡统筹、生态保护与修复、环境风险防控、生态环境治理能力提升等重点工程,完善协调推进工作机制,分期分段推进,科学动态调整。统集加大专项资金等支持力度,建立激励机制,推进工程实施。

    建立生态保护红线常态化执法机制图
  • 生态平衡是自然生态系统持续提供优质生态产品和服务的前提条件,通过高水平保护维护生态系统的动态平衡是建设生态文明的基本目标。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我们要按照生态系统的内在规律,统筹考虑自然生态各要素,从而达到增强生态系统循环能力、维护生态平衡的目标”。党的二十大报告就“深入推进环境污染防治”“提升生态系统多样性、稳定性、持续性”等作出重要部署。我们要用最严格制度最严密法治保护生态环境,推进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为推动生态环境根本好转提供有力制度保障。

  • 严格保护生态保护红线,严禁不符合主体功能定位的各类开发活动,严禁任意改变用途。配合省、市加快推进生态保护红线勘界定标工作,建设生态保护红线监管平台,完善生态保护红线监测网络体系。定期组织开展评价,及时掌握县域生态保护红线生态功能状况及动态变化。建立生态保护红线常态化执法机制,定期开展执法督查。建立生态保护红线台账系统,制定实施生态系统保护与修复方案。

  • 深入开展长江、珠江上游生态屏障保护攻坚行动。加强河湖、湿地生态保护与修复,落实长江十年禁渔计划。积极开展湿地环境现状调查,制定实施科学有效的分级保护计划,开展退耕还湿行动,推进盘州娘娘山国家湿地公园生态修复与建设。开展重点河流水生态本底调查及水生态完整性评估,加强生态监测、水生生物监测和通量监测试点,强化动态监管与整治。

  • 2.搭建生态环境大数据平台。以推进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作为总目标,以“大数据、大系统、大平台”作为生态环境信息化的顶层架构,搭建市、县、乡三级生态环境大数据平台,准确、及时监测生态环境情况,为生态环境保护科学决策提供依据。建立底数清、数据准、覆盖全的固定污染源统一数据库,实现全市固定污染源系统“上下贯通、左右打通、前后连通”,全面、动态、系统掌握全市固定污染源数量、行业、地区分布、排放及监管现状,提高固定污染源环境管理'>管理系统化、精细化、科学化水平。

  • 五是要加强生态安全监测与研判。探索建立生态安全监测预警体系,建立完善生态安全动态监测网络。定期对生态风险开展全面、科学的调查评估,加强对苗头性、倾向性、潜在性生态问题的预研预判。建立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编制和管理'>管理体系,建立完善多级联动的突发环境事件急网络,有效管控生态环境问题引发的社会事件和公共危机。加强资源环境国情宣传,及时准确披露各类生态环境信息,提高全民生态环境保护意识。

  • 开展生态环境风险调查。以重点企业、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大渡河沿岸、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等为重点,开展生态环境风险调查,完善全区环境风险源名录,分类分级管理'>管理生态环境风险,实施环境风险源登记和动态管理'>管理,定期开展区域突发环境事件应急演练。对四川乐山沙湾经济开发区、美女峰森林公园等重点区域开展高风险物质、风险源的全面筛查与识别,评定风险等级,分类制定风险防控措施、风险行业清单、风险敏感区域清单,建立风险管理'>管理档案,实施动态更新。

  • 采用正面清单管控,整体参照生态保护红线的相关管理'>管理政策执行,具体参照《自然资源部生态环境部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关于加强生态保护红线管理'>管理的通知(试行)》(自然资发〔2022〕142号)、《省自然资源厅省生态环境厅关于加强生态保护红线管理'>管理的通知》(鲁自然资发〔2023〕1号)执行,并应动态化符合关于生态保护红线的最新管理'>管理政策。

顾问图片
还有“商标购买”的更多问题?,提交信息立即获取解答
相关标签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