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商标资讯中心 >  商标法第五十二条:将未注册商标冒充

商标法第五十二条:将未注册商标冒充

  • 作者: 小象 发布时间:2024-01-13 23:49:44
  • 摘要

    商标法第五十二条:将未注册商标冒充注册商标使用的,或者使用未注册商标违反本法第十条规定的,由地方工商行政管理部门予以制止,限期改正,并可以予以通报,违法经营额五万元以上的,可以处违法经营额百分之二十以下的罚款,没有违法经营额或者违法经营额不足五万元的,可以处一万元以下的罚款。

  • 商标法第五十二条:将未注册商标冒充注册商标使用的,或者使用未注册商标违反本法第十条规定的,由地方工商行政管理部门予以制止,限期改正,并可以予以通报,违法经营额五万元以上的,可以处违法经营额百分之二十以下的罚款,没有违法经营额或者违法经营额不足五万元的,可以处一万元以下的罚款。

    商标法第五十二条:将未注册商标冒充图
  •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商标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商标法实施条例》之规规定,市场监督管理部门可以对商标侵权人采取下列行政处罚措施:责令立即停止销售侵权商品,没收、销毁侵权商品,没收、销毁侵权工具等。2、对侵犯注册商标专用权但尚未构成犯罪的,市场监督管理部门对违法经营额五万元以上的,可以处违法经营额五倍以下的罚款,没有违法经营额或者违法经营额不足五万元的,可以处二十五万元以下的罚款。

  • 要旨凡在我国合法注册且在有效期内的商标,商标所有人享有的商标专用权依法受我国法律保护。未经商标所有人许可,无论假冒商品是否销往境外,情节严重构成犯罪的,依法应予追诉。判断侵犯注册商标犯罪案件是否构成共同犯罪,应重点审查假冒商品生产者和销售者之间的意思联络情况、对假冒违法性的认知程度、对销售价格与正品价格差价的认知情况等因素综合判断。

  • 第七十五条【商标违法行为的查处】对商标违法行为,负责商标执法的部门有权依法查处;对侵犯注册商标专用权涉嫌犯罪的,应当及时移送司法机关依法处理。

  • 为回应实践中产生的自行改变注册商标、假冒注册商标等商标违法行为的规制需求,《征求意见稿》中注重加强商标监督管理,对于多种商标违法行为进行了针对性规制,并规定了相应的法律后果:

  • “专项行动”以辖区内食品经营场所为检查重点,以驰名商标、地理标志注册商标、涉外商标、老字号注册商标、重点企业专利权等为保护重点,对辖区内经营的食品、药品、地理标志产品、地方土特产等商户开展保护知识产权'>知识产权专项检查,严厉打击商标、专利、地理标识等领域违法行为。

  • 在严厉查处商标违法行为方面,哈市将进一步强化对驰名商标、老字号商标、涉外商标、重点领域行业龙头企业商标的执法保护。及时查处冒充注册商标、擅自改变注册商标以及上级交办的恶意商标注册、将禁用标志作为商标使用等违法案件。保护注册商标权利人合法权益,持续加强商标许可、商标使用、商标印制、定牌加工等环节的商标执法工作。不断加大对严重侵权、重复侵权、群体侵权等行为的惩处力度,切实提高违法成本。

  • 负责商标执法的部门处理时,认定侵权行为成立的,责令立即停止侵权行为,没收、销毁侵权商品和主要用于制造侵权商品、伪造注册商标标识的工具,没收违法所得,违法经营额五万元以上的,可以处违法经营额五倍以下的罚款,没有违法经营额或者违法经营额不足五万元的,可以处二十五万元以下的罚款。销售不知道是侵犯注册商标专用权的商品,能证明该商品是自己合法取得并说明提供者的,由负责商标执法的部门责令停止销售,没收侵权商品,并可以将案件情况通报侵权商品提供者所在地负责商标执法的部门处理。

  • 我们整理了《商标一般违法判断标准》理解与适用完整版,包括使用未注册商标是否违法的具体判断标准和实际案例等,供大家了解和参考。

  • “理解与适用”在《商标侵权判断标准》和《商标一般违法判断标准》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了商标保护规则体系,为商标执法相关部门依法行政提供了更加具体的操作指引,随附案例更是能帮助执法人员准确理解条文的含义及执法尺度,解决执法实践中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致力于为市场主体营造透明度高、可预见性强的商标管理规则,提升执法保护水平,加大知识产权'>知识产权的保护和管理力度,持续优化创新环境和营商环境。

  • 假冒注册商标罪是指未经注册商标所有人许可,故意在同一种商品上使用与他人注册商标相同的商标,违法所得数额在2万元以上,或者非法经营额在10万元以上,或者具有严重情节之一的。

顾问图片
还有“商标购买”的更多问题?,提交信息立即获取解答
相关标签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