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商标资讯中心 >  多元共建提升社区“温度”成都武侯构建基层治理生态圈

多元共建提升社区“温度”成都武侯构建基层治理生态圈

  • 作者: 十象商标新闻 发布时间:2024-01-12 17:24:37
  • 摘要

    成都作为社区治理的新秀,在全国率先设立市委城乡社区发展治理委员会,努力探索新时代超大城市治理新路径。在大城之治的“成都样本”中,武侯区的开拓创新精神尤为突出。成立社区基金会行业常年顽疾得以解决在武侯区

  • 成都市武侯社区发展基金会成立大会。武侯社治委供图

    多元共建提升社区“温度”成都武侯构建基层治理生态圈图
  • 成都作为社区治理的新秀,在全国率先设立市委城乡社区发展治理委员会,努力探索新时代超大城市治理新路径。

  • 在大城之治的“成都样本”中,武侯区的开拓创新精神尤为突出。

  • 成立社区基金会行业常年顽疾得以解决

  • 在武侯区构建的共建共治共享体系里,社区发展基金会早在三年前已经展开“党建引领+政府引导+社会化运作”的模式创新。

  • 2018年8月11日,成都市武侯社区发展基金会成立大会举行。该基金会是由成都武侯产业发展投资管理集团有限公司捐赠发起、武侯区委社治委推动,在四川省民政厅登记注册的慈善组织。事实上,这也是全国第一个由区级党委部门推动的社区基金会。

  • 作为在社区基金会下建立的专项资金池,社区基金是由企业、居民、社会组织等多种社会主体按照特定公益目的而设定。

  • 社区基金的撬动作用,在航中街的顽疾解决中得以体现。地处武侯区火车南站街道锦官新城社区的航中街,曾是一个背街小巷,路面坑洼不平,常年积水。陈年的红砖瓦墙和周围高楼林立的白领商圈形成鲜明的反差。因为各种电缆交错在一起,破烂不堪的墙体也存在着一定的安全隐患。为了实施该路段墙体的更新,社区曾多方协调,但因周边9家业主单位互相沟通不畅,致使长达83米的外围墙多年来无人修缮。

  • 为有效推进这一顽疾的解决,2020年,该社区运用微基金作为治理工具进行了辖区资源的撬动,提出“六共六联”的社区党建共建模式和辖区企业进行共建互动。当社区把这段背街小巷微更新项目作为共建清单发布出来后,大家纷纷出谋划策,最终航中街这个微更新项目被提上日程。如今,老破墙成网红打卡点,以艺术彩绘的形式进行外墙加固,展现了社区共建共治的成果。

  • 秉持“共创社区美好生活”的理念,以“营造社区可持续发展生态圈”为愿景,成都市武侯社区发展基金会正在践行“激发多元主体、培育社区资本、营造公益生态、促进社会发展”的使命,实现治理模式从“政府单一”向“社区多元”转变。

  • 据悉,未来五年,成都市武侯社区发展基金会将增强资源整合能力,提高社区专项基金、微基金使用质效,创新试点慈善信托参与社区发展治理,打造全国社区基金会行业标杆。

  • “奶奶厨房”实现社区自我“造血”

  • 近年来,武侯区以培育发展社会企业来助力社会治理创新,逐渐形成独具特色的“武侯模式”,为国内外培育发展社会企业、提升社会治理现代化水平提供了经验借鉴和思考启示。

  • 玉林街道黉门街社区便率先开展社区创办服务公司改革试点工作,成立了成都市首家社区公司——四川黉门宜邻居民服务有限公司,研发“小新书屋”“奶奶厨房”“宜邻养老”等多个品牌项目,通过专项基金反哺社区,实现了社区自我“造血”。

  • 从小税巷6号的小院子,到黉门里的“奶奶名厨”社区餐厅,再到如今的“奶奶厨房”3.0版,一路走来,“奶奶厨房”变化很大。2018年初,“奶奶厨房”注册了商标,并将原来10平方米的供餐点位升级为1600余平方米的社区智能中央厨房,可同时容纳120人就餐,除了为老年人提供少添加、易消化的营养餐,还为社区居民、在华西医院附近就医上班的人群提供健康美味的用餐服务。

  • 作为新生事物,社会企业在回应居民需求、丰富服务供给、解决社会问题方面有着重要意义。但是,初创社会企业普遍面临人才缺乏、商业模式不成熟、税收负担过重、资金缺乏等问题。因此,武侯区加强顶层设计、注重分类推进、创新成长扶持机制、探索融合发展,推动社会企业成为制度健全、运行规范、充满活力的自治实体。

  • 在“全方位”顶层设计方面,武侯区率先出台社会企业专项扶持政策,从主体支持、业务支持、财税支持、资源支持、创新支持等方面给予初创期的社会企业扶持。

  • 为了“全路径”分类推进,武侯区积极探索发展社会企业的差异化模式,支持社区创办社会企业,推动社会组织转型发展,引导企业转型社会企业,鼓励公益人士创办社会企业。同时,强化“全周期”孵化培育。

  • 为进一步盘活社区资源,促进社区可持续发展,武侯区还创新发展社区居委会全资控股的社区社会企业,出台培育发展社区社会企业的实施办法,重点培育空间运营、物业服务、社区商业、社区旅游、便民服务等领域的社区社会企业,增强社区造血功能,推动服务品质提升。

  • 统计数据显示,目前,武侯区已培育信托物业、智慧治理等领域社会企业110家,已通过认证23家。

  • 武侯区社区公益生态圈凝聚基层治理的“四股力量”

  • 早在2014年4月,武侯区便启动了以“网格立体化、主体多元化、服务社会化”为核心的社区治理机制改革。通过多年培育发展,武侯区社会组织数量达到2000余家,位居成都市第一,公益服务基础优势明显。

  • 如今,在提升社会组织参与社区治理的水平上,武侯区更为走深走实。在党建促社建方面,实施社会组织党组织“标杆引领”计划,培育了武侯区新空间“红领空间”、武侯区逢缘“初心亭”等党建示范点。组织社会组织党支部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活动”和“党员志愿服务活动”,发挥党员社工双向优势,为社区居民提供助残、为老等专业服务。

  • 同时,持续推进品牌建设。依托武侯区社会组织服务园,持续开展社会组织品牌培育三年攻坚行动,从社会组织人员素质、服务能力、品牌营销等多方面下功夫,树立社会组织品牌标杆,提高社会组织可持续发展能力。目前,武侯区云听说助残中心等6个种子品牌社会组织发展态势良好。

  • 为加强社会组织管理,武侯区还持续推进社会组织信用体系建设,出台了《武侯区社会组织信用监督管理办法》,指导各业务主管单位加强社会组织日常管理,切实促进社会组织健康发展。

  • 今年3月,武侯区被确定为四川省社会工作服务体系建设试点区。以此为契机,该区与社会组织合作建设三级联动社工站(室),借力专业优势打通为民服务“最后一米”。

  • 武侯区委社治委充分发挥职能部门、社企、社会组织和高校人才“四股力量”,在建设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社会治理共同体中不断贡献“武侯智慧”。(王智)

顾问图片
还有“商标购买”的更多问题?,提交信息立即获取解答

相关文章推荐

精选商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