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商标资讯中心 >  一辈子的海嘎人

一辈子的海嘎人

  • 作者: 十象商标新闻 发布时间:2024-01-12 17:23:31
  • 摘要

    “以前的海嘎村,经济‘空心’,村民‘空巢’,村庄‘空壳’,如今海嘎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这变化全靠杨兄弟啊。”在六盘水市钟山区大湾镇海嘎村,村民们提到杨波,总有说不完的话。2010年,28岁的杨波主

  • “以前的海嘎村,经济‘空心’,村民‘空巢’,村庄‘空壳’,如今海嘎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这变化全靠杨兄弟啊。”在六盘水市钟山区大湾镇海嘎村,村民们提到杨波,总有说不完的话。

    一辈子的海嘎人图
  • 2010年,28岁的杨波主动请缨,到“贵州最高村”——海嘎村驻村。期间,他连续5次主动申请继续驻村,在这个1998年才通路通电,曾经村民住茅草屋、喝望天水、吃土豆饭的小山村里一待就是11年。

  • 刚到海嘎村那年,为了摸清村情,杨波一家家走访、一户户交流,听取群众意见、畅谈发展路径。有时候群众家里的大小事情,如打扫猪圈、搬砖建房等,他也主动搭手,逐步与群众打成了一片,赢得了群众的信任。

  • 得到群众的支持后,杨波首先从改造提升村里的基础设施入手。饮水问题一直是海嘎村民心中的痛。高海拔、少降水,每年11月到次年5月的枯水期里,不要说生产、灌溉用水,就连人畜饮水都靠各家各户从几公里外的水井一桶一桶地拖回来。

  • 为了村里用水的事,杨波跑到“娘家”钟山区民宗局,争取项目资金5万元帮助村民修了30余口水窖,在水利部门的帮助下,实施了“四级提水”做法,从海拔1700米的大湾水厂提水上山至海拔2500米的海嘎,项目投资820万元。

  • 此外,杨波还四处协调争取,在村里先后安装了267盏太阳能路灯,完成315户村民的“四在农家”改造,把通组路、串户路全部建成……随着一件件实事落成,杨波也从村民口中的“杨书记”变成了“杨兄弟”。

  • 随着基础设施的完善,为实现当初立下的“海嘎一天不脱贫,我就一天不下山”的誓言,杨波又在产业发展、群众增收上下足功夫。海嘎村属于高寒地区,过去村民只能种植土豆、苦荞、玉米等农作物。

  • 为找到适宜的产业发展之路,杨波向有经验的农户了解、向专家请教、向相关部门咨询;缺乏产业资金,杨波就拉上其他驻村干部到各部门争取扶持项目和资金支持,在村里因地制宜修建起了马铃薯基地和苦荞基地。随后,杨波与驻村队员四处协调,协助大湾镇申请注册了“黔之脊”绿色食品商标,从6家单位争取了200余万元建了9个种植养殖基地,成立了“海嘎四季青种植农民合作社”和“海嘎养殖合作社”,陆续把韭菜坪高山上特有的产品卖出大山,使“土疙瘩”变成了“金元宝”。

  • 此外,杨波还积极向上级部门争取旅游资金帮扶,与村寨旁的韭菜坪景区建立合作关系,更好地提供村民就近务工机会,还发动村民组建导游队、办起农家乐,同时配套修建了海嘎小广场,建起了民族文艺队伍,丰富村民业余生活。

  • 随着各类项目的落地实施,如今的海嘎村“人人有股份,户户有产业”,家家户户住上了宽敞明亮的房子,门口的面包车、小汽车越来越多,和十年前的茅草屋、泥巴路相比,早已是旧貌换新颜。

  • 11年来,杨波几乎都是在村里度过。2014年,父亲病逝,他回家奔丧,得知消息后,20多名海嘎村民代表,奔波160多公里,到他老家吊唁。

  • 11年来,杨波倾力付出了无数心血。2019年,海嘎村的人均纯收入由2010年的1600元增长到了9320元,2020年突破1万元,最后一批16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全部脱贫,海嘎村彻底摘掉了“穷帽子”。用杨波的话来说:“一生驻村情怀,一辈子海嘎人。虽然我今年开始不驻村了,但初心不改,我会利用另一种方式回归海嘎,在乡村振兴中再创新绩……”(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谢勇勇)

顾问图片
还有“商标购买”的更多问题?,提交信息立即获取解答

相关文章推荐